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” 聚焦临沂商城

从30几年前的地摊经济,到现在的现代商城,革命老区临沂紧跟国家改革步伐,用一条商贸纽带搞活区域经济,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脱贫;走进新时代,他们正借力我国不断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,加快走出去的步伐,向国际化转型。最近几天,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正在挨个动员老业主搬迁,临沂华强洁具市场的经营户郭伟丽表示,因为新市场的位置问题,再加上其它地方还有好几家分店,她临时不考虑过去。

经历20多年发展,这个最初建在临沂西郊的老市场,被不断扩容的城市规模所淹没。如今,已处在主城区的繁华路段,交通拥堵再加上寸土寸金,想要提升档次和规模,只有找新地方建新市场。对李庆山来说,他的工作就是做好动迁,尽量减少老业主的流失。

临沂华强洁具市场副经理李庆山说:“基本上是天天进门头,现在好多客户他不理解,他也不懂我们招商政策,没办法,我们就再去给他做工作,要反复地做。”

整个市场有经营户200多家,李庆山每一周都要跑上一遍,但两三个月下来,结果依然不理想。同意在新市场购买店面的不到3成,即使加上愿意租赁经营的,总量也才只有原来的6成。背负压力的李庆山,只能坚持跑下去,像这家门店,他已经是第6次到访了。

临沂华强洁具市场经营户洪锡电:“我不是跟你讲了嘛,开这个实体店,如果有办法培养一个网上能给你操作的人的话,那这个门头肯定是能开的。李庆山:“集团有这个政策,电子商务大楼和好多平台都在联合,你去到以后,你不会弄电子商务没事,你的产品,价格直接由工作人员给你往网上传就可以了,所以说这叫电商和我们实体配套,这也是迎合了国家的政策。”洪锡电:“我再考虑考虑吧。”

除了电子商务,老业主拒绝搬迁的理由还有很多,有的面临资金难题,有的则担心地方偏了,物流跟不上。对经营户吴清海来说,他的主要顾虑则是后者。于是,李庆山就邀请他到新市场上转了转。在新市场,吴清海看到,这里不仅配建了仓储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大楼,对购买或租赁新商铺的老业主,还有资金扶持和价格优惠。一番感受下来,他决定买下上下两层总面积720平米的新店面。

临沂华强洁具市场经营户吴清海:“高端大气与国际接轨,与一代一路并行,所以我对这个市场,我觉得有很大的信心。

其实,这已经是吴清海第二次跟随市场搬迁而搬迁,从1998年租赁60平米的店铺搞批发,到2001年搬迁到目前这个360平米的店铺,他的店面越搬越大,生意也越做越火。对于眼前这次搬迁,他也有着新想法。
吴清海:“最近我要到非洲去考察,因为近几年我知道,到咱市场的,非洲的毛里求斯、刚果、波斯湾那些国家,有来咱市场来采购这些卫浴的。”其实,吴清海的个人想法,也正是市场迁建的目的。因改革开放而兴盛的临沂商贸业,如今的内贸体量已超过5000亿元。

临沂商城管委会主任李宗涛表示:“但是现在在国内的话,已经遇到了瓶颈,最大的瓶颈在于市场的充分竞争,我们现在想要商户走出去,就是想用时间来换空间,现在不可能回到90年代初的那种情况了。
李庆山所在的华强集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,他们经营的建材批发市场,在当地最大,但每年460多亿交易额中,只有不到2成来自国外。在内贸增长乏力的现状下,他们重建市场,目的就是借力国家开放政策,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让更多的产品走向海外。

记者手记
采访结束时,李庆山依然在各个门店间奔走,在他看来,有变革就会有碰撞,向国际化转型,也最终会获得商户认可。他的坚持,只是商城发展的缩影,从30年前的地摊经济,到如今的现代化,临沂商贸业已经历5代更迭,每次变革,都为前行之路注入新鲜活力,推动一次又一次发展。如今,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和更高层次的开放政策,又给当地商贸业转型插上了翅膀,借国家政策红利出海,临沂商城国际化也有了可期的未来。

新时代,山东把“商城国际化”列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,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,实现这一目标有了更好的政策平台,如今,他们国际化转型进行得怎么样了呢?
化书勇在临沂商城经营一家国际贸易公司,眼下,他正忙着一单看起来无利可图的生意,帮助巴基斯坦客商--萨尔曼在当地采购板材,并帮他完成了从报关到通关的整套手续。
巴基斯坦采购商萨尔曼:我们需要什么东西,他们就帮我们安排什么东西,有的问题是快递的问题,有的是出货的问题,这个都是他们安排的,我什么都不用着急,他们服务挺好。那他中间会赚取您的服务费吗?没有。

几年下来,免费招牌帮化书勇招揽来自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常驻业务代表,去年,他带领的这个只有40几人的小团队,把外贸额做到了20多亿。虽然是免费服务,但他的账面上,却有了600多万的净利润。

山东兰田集团总经理化书勇: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,同时,根据我们的出口量政府给我们一部分奖励和补助,这部分补助和奖励,用于我们的人员开支,实际上是有所盈利的。

好政策不止这些,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临沂后,对临沂商城的未来给予了充分的意见和建议,随即当地便加快了商城国际化步伐,批建保税港区、开通中欧班列、旅游商品采购及市场采购贸易等一系列国家级优惠政策也陆续落地。看着眼前商品卖向全球、越来越国际化的商城,20几年前,最早一批开拓国外市场的王士岭,不禁想起到外地跑外商的情景。

山东兰田集团董事长王士岭:我们就到义乌商城去招商,那里外国人多,结果找到外国人的时候,被人家义乌市场发现了,人家非常不满意,开始警告你,你不准在这里拉客户,当时我们市场那种艰难,都没想到能走到今天。

几辈人凭借吃苦耐劳、自强不息的精神,打开了商城国际化之门。如今,政策红利云集,当地也把引导的重点从外商转向了本地经营户。

临沂商城管委会主任李宗涛:从中央到省到市对商城国际化都非常支持,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,但是我们本地的商户和南方的商户来讲,相比的话还存在着一些思想不够解放,眼界不够宽,敢于走出去的胆量不大。

为了打开商户视野,当地还激活展会经济,引导经营户招进来走出去。经营文具批发的梁芫玮,几年前还没有外贸业务,如今,他的文具已经卖到俄罗斯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这家小店的年出口额超过1500万美元。现在,他又有了新计划:把店铺开到德国去。

临沂商城经营户梁芫玮:也得根据国家的形势走出去引进来,我们把我们好的东西销到国外去,把国外好的东西再引进来。

在如今的临沂商城,每天驶出8000多辆物流车,成交13.85亿元商品,而为了建设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试验区,临沂还在巴基斯坦、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,布局了9个海外商城和海外仓,搭建起的国际物流体系能将货物运抵160多个国家和地区,有1000多家公司围绕商城做外贸。今年前四个月,商城仅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就达到44.2亿元,同比增长1.3倍。
相关文章:




